男子称坐出租车7公里被收237元
如今,人们的短途出行方式多样,涵盖了出租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及各类出行应用程序。尽管选择繁多,但在这些选项中,似乎有一种情况格外引人注目——某些出租车司机的不当行为,即便面临行业内的诸多挑战,仍旧我行我素。男子称坐出租车7公里被收237元。
具体而言,有一则案例:一位乘客仅行驶了7公里的距离,却被收取了高达337元的费用,相当于每公里约48元,这一价格甚至可能超过了高铁或飞机的平均单位成本。这背后是否存在特殊原因,例如乘客是否对车辆造成损害或有其他附加服务?实则不然。
事件回溯至7月14日,一名山西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从机场乘坐出租车前往高铁站,通常这段路程的费用约为20元,而他却被索要了337元。司机的解释是,送客后返回不易接新客,故要求乘客承担100元的“空驶费”。网友形容司机相貌令人生畏,出于安全考虑无奈付款。由于急着赶路且忘记记录车牌号码,网友虽报警,但后续投诉未能得到处理,因关键信息缺失。
支付记录显示,款项分两笔转给了名为“五月”的司机,一笔237元,另一笔100元,与常规计费标准大相径庭。当媒体介入,联系相关部门时,得到的回复是正规出租车应按计价器收费,不存在所谓的“返程费”。然而,乘客手中持有支付证据,却因车牌号的遗漏,使得问题悬而未决。
该网友澄清,事件实际发生在河南郑州,从新郑机场至航空港区,直线距离约6公里,期间并未对车辆造成任何损坏。尽管多次尝试通过报警及市民热线反映,未记车牌导致问题至今无解。
面对此景,不禁让人质疑,是否在拥有监控录像及支付数据的今天,仅因缺少车牌信息就无法追责违规行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在此类情况下显得尤为脆弱,难道面对高额不合理收费,只能无奈接受吗?这起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亟待相关部门给出更为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男子称坐出租车7公里被收237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ust.com/17/10/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