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母亲身份充值十余万申请退款遭拒
今年1月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强调了网络游戏服务商的责任,要求他们执行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确保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既安全又健康的游戏环境。北京互联网法院最近审理了一宗关于未成年人利用监护人身份信息在游戏中充值的案件。案件中,小华在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充值,法院因此判定这笔交易无效。游戏平台因实名制执行不严承担主要责任,而小华的监护人因监管不力,小华本人也因规避实名认证,双方均有过错。孩子以母亲身份充值十余万申请退款遭拒。
事情发生在9月份,当时未满10岁的小华利用母亲的身份信息完成了某游戏平台的实名认证,并在短时间内通过母亲的支付宝账户充值了十多万元,用以购买游戏内道具和皮肤。当小华的父母在10月16日发现此事并请求退款被拒后,他们选择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全额退款。
法院指出,尽管游戏平台设置了实名认证,但在监管未成年人玩家方面存在漏洞。考虑到该游戏的卡通风格及源自儿童热门动画片的特点,游戏平台本应预见到未成年人可能成为其用户群体之一。平台未能有效锁定未成年人信息,导致实名认证可以轻易被绕过。
判决中明确,游戏平台未能充分履行验证未成年人用户身份注册和登录的职责,小华未经家长同意的充值行为无效。鉴于游戏平台未严格实施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制,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主要过错。同时,小华的监护人因监管疏忽,小华自身规避实名认证的行为,也被认为对合同无效负有一定责任。基于此,法院裁决游戏公司需退回小华的部分充值金额。
赵明法官在评论此案时强调,网络游戏运营商负有执行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制的法定义务,未严格实施导致未成年人充值的,应承担主要责任。他同时提醒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管理,并妥善保管个人账户及支付信息。此外,建议网络游戏服务商加强技术手段,有效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制与防沉迷系统的落实,并优化消费提示功能,防止未成年人利用成人信息注册和消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ust.com/17/12/4849.html